西什库教堂,也称北堂,位于西什库大街33号,建于清初,时称“救世主堂”。在中南海湖畔蚕池口,1703年开堂。1887年因中南海扩建,将其拆除,后来清政府拨银四十五万两,于西安门内西什库易地而建;1900年整修时加高西什库教堂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,是目前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。1984年西什库教堂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;2006年6月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详细介绍:
西什库教堂,也称北堂,位于西什库大街33号,建于清初,时称“救世主堂”。在中南海湖畔蚕池口,1703年开堂。1887年因中南海扩建,将其拆除,后来清政府拨银四十五万两,于西安门内西什库易地而建;1900年整修时加高西什库教堂。西什库教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,是目前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。1984年西什库教堂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;2006年6月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。它的四个高高的尖塔,三个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圆形的玫瑰花窗,塑造出端庄而绮丽的立面,在青松翠柏环绕之中越发显得洁白挺拔。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中式四角攒尖黄色琉璃瓦顶的亭子,亭内是乾隆亲笔题写的石碑。一西一中、一高一矮,巧妙搭配,令人叫绝。主入口两侧的圣者雕像是北京各教堂中绝无仅有的。1985年,教堂修缮一新,更加光彩夺目,成为北京最绚丽的教堂。
北堂大堂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,高16.5米,钟楼塔尖高约31米。堂前有月台,三面有汉白玉石栏杆,堂正面上镶汉白玉石一方,镌刻着耶稣善牧圣像。大堂正门两旁,有中国式建筑碑亭两座,亭内分别立光绪十四年(1889年)天主教堂迁建谕旨碑和满汉文天主堂碑。堂内有明柱三十六根,柱顶俱镂菘菜叶形,柱高4丈9尺。大堂内有正祭台和配台,大堂正门内建有唱经楼。堂属哥特式建筑形式。大堂平面呈十字架形门面。哥特式建筑特点是使用尖拱以求使房屋直耸而上。
大堂主祭台的北边是苦难堂。苦难堂西墙上镶有樊国梁墓碑。在修建西什库北堂时还建有主教公署、修道院、育婴堂等。围绕哥特式教堂建筑的是传统的中式台基,环以汉白玉栏杆,栏杆和栏杆上的装饰均为传统的中式设计。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碑亭,为黄顶琉璃瓦重檐歇山顶设计,庭内安放乾隆皇帝手书御碑两统,碑亭内侧则是四尊中式的石狮子,还有一对石供。
除了主体建筑,西什库教堂还有面积很大的附属建筑群,包括图书馆、后花园、印刷厂、孤儿院、医院以及光华女子中学、若瑟修女院和天主教华北教区主教府,现在这些附属建筑大多都被其他单位占用,只有若瑟修女院还保留使用,现位于教堂西北侧。
开放时间:5:00-18:00
详细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
联系电话:010-66175198
经纬度:39.923926900000,116.378655400000
地铁/公交:公交:55路、109路、124路至西什库站下车向北行50米即到。
人均消费/门票:免费
悠游北京APP下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