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花深处是一条听起来挺神秘的胡同,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胡同的名称和其他胡同命名规则不太一样,别有诗意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陈升的歌曲《北京一夜》,歌中唱到:“人说百花的深处,住着老情人,缝着绣花鞋,面容安详的老人,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”。
仿佛真有那么一条胡同,九曲八弯深处,花木繁盛,绿树成荫,鲜花掩映的小院里居住着神秘的主人,“百花深处”给人遐思无限。实际上,这条胡同就在闹市区,位于新街口南大街,护国寺大街和新街口丁字路口之间。
这条胡同在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全图称花局胡同,是当时种植花卉的场所。光绪十一年,朱一新《京师专巷志稿》改称百花深处胡同。民国后去“胡同”简称今名。百花深处是北京街巷名称极雅者。老舍也曾这样描写百花深处:“胡同是狭而长的。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。南墙少见日光,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,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。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,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。”顾城有《题百花深处》诗一首,“百花深处好,世人皆不晓。小院半壁阴,老庙三尺草。秋风未曾忘,又将落叶扫。此处胜桃源,只是人将老。”陈凯歌导演曾拍过短片《百花深处》,是《十分钟年华老去》中的一个片断,英文译作《100 Flowers Hidden Deep 》。
百花深处曾经还有个百花录音棚,是北京最早的几个录音棚之一,当年不少音乐人在这里折腾过音乐、折腾过梦想。当年唐朝的《唐朝》、张楚的《姐姐》和何勇的《垃圾场》都出自于此,甚至连《雨果》发烧碟中的许多也出自于此。据说某年的夏天的深夜,才思枯竭的陈升从百花录音棚出来,微醉,站在我曾经驻足的胡同口,哼着“One night in Beijing”,成就了《北京一夜》这首歌。
悠游北京APP下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