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美食 (80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最早的“茶马古道”餐厅坐落在SOHO现代城里。建筑充满了后工业时代的气息,室内的格调让人惊讶,无论是巨幅的现代画,简练的桌椅,还是透明的天花板和窗外宽阔的视野。白色的色调给人一个纯净的世界,谁也想不到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里,还有这样一家异类的云南风情餐厅。

IMG_7206
餐厅的质量,不仅仅在于环境,当然还有美味,像云南独特秘方的徐家渡香肠,是食客最爱点的菜品,还有专程从云南运来的褶皮椒,当然要辣得够味才行。二楼的梯子与楼板都是玻璃的,穿裙子的女士可得小心。

文章標籤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店内服务员一律戴着新疆小花帽、穿着花背心,整个餐厅是新疆民族的多姿多彩。烤羊肉串、大盘鸡、馕、拉条子等是新疆菜的特色,这里的赛里木湖烤鱼、柠檬烤牛肉柳、特有的新疆现酿大麦啤酒、长一米的烤羊肉串倍添西域风情,但是阿凡提的特色更多体现在夜晚的歌舞表演。

CRW_2561
打手鼓的男子,跳肚皮舞的维吾尔族女孩,还有阿凡提乐队的演出,新疆音乐中强烈的节奏感,以至于大家都爬上桌子开始跳舞,服务员用长竹竿挑开了屋顶悬挂的一块块彩条布,里面裹住的气球纷纷跌落下来,引得人们纷纷追逐着、拍打着,一片气球爆时的啪啪声,好欢腾的场面。

文章標籤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86~1

随处可见的镜子,将楼梯隐藏得有如一幅画框。所有的墙和地都是水泥的,包间也不例外。房顶很高,没有天花板,纵横交错的管道隐藏在一片黑暗中。隔断是简单的木条方格。餐厅中间有一高大展架,摆设着普洱、沱茶等各种长的扁的茶叶饼。每个餐桌仅上方吊着一盏小灯,过道靠蜡烛照明。私密性真是足够了。淙淙的流水不是从假山奇石上流下,而是从一个大肚酒坛中涌出的。大酒坛还被开发了另一种用途——当花瓶,插上一根曲曲折折的随处可见的枯树枝,装点在各个角落,效果还挺古朴,也不逊于精美的干花。
时尚、安静的设计,能够让忙碌紧张的人们得以放松,在悠扬的音乐声中,感受来自云南的地道美食。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3974副本

每个人都最喜欢中心的大玻璃房子咖啡馆,它有个纯真的名字叫糖吧,比起一般咖啡馆,糖吧的调子更活泼,大玻璃房子像个大暖棚,阳光无限好的时候,把自己摊开,自然成了温室里的花朵。
「全鸭季」中餐厅是个可爱的小鸭子的世界,到处都能看到石刻的鸭子摆设,这里的厨师将北京烤鸭与法式鸭的制作方法相融合,做出了不同风格的鸭料理。「1/5」西餐厅是地中海特色,少不了新鲜的食材和上等的好酒,皮沙发非常舒服。拉面吧则是不折不扣的元素混合体,店堂设计来自日本拉面店,面条做法来自中国西北,面汤和面里的浇头则来自广东。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岳6BF1~1

顾名思义,这里做的当然是湘菜。酱椒蒸鱼头是这里的特色,酱辣椒是湖南当地山里运来的,运来之前放在坛子里腌着;与新鲜的大雄鱼头一起蒸,不肥不腻,辣椒的鲜辣浸到鱼肉里,味道鲜美无比。吃完鱼头,将一份面条放到汤汁里,就是一份美味的拌面。
「手撕小鳖」是湖南汉寿的做法,用秘制方法卤制,辣,香,是这家店的招牌菜之一。「凤凰擂辣椒」是湘西农家菜,把新鲜辣椒在火上烧,去皮,放在特制擂钵里,加少许盐和蒜即可上桌。吃时边擂边吃,越擂越香。 「沱江白椒虾」是湘西沱江一带的渔民把河虾,腊肉,白辣椒,红辣椒一起炒来吃。「王村婆婆鸡」选用黑皮土鸡,辣椒和姜,用简单的方法煨制而成,味道香辣浓郁,是从湘西王村找寻回来的农家菜式。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名字挺复古,但是装置却相当现代。京剧脸谱装饰的光亮墙壁;黑白红相间的酒吧似吧台;竹林旁的石柱狮和竹林下的金鱼戏水。用老北京洋画放大后做成的壁灯图案,搭配着仿旧砖面墙北京,很有设计感。
这里是川、湘、粤的创新改良菜。「怡红祝寿」是第一道不容错过的菜,状似马铃薯泥,却是蛋清做成的,清淡可口,上面用果酱写出“寿”字,周边是卷了芥末的虾。香水鱼和香锅麻辣童子鸡,是这里的必点菜,鱼和鸡的麻辣味道都很适中,如果觉得味道太重,那么银杏青菜钵可以调整口味。江湖辣子鱼,将草鱼切成片,炸至金黄,鱼肉脆香微辣,配有麻辣花生米和脆辣的锅巴,很有创意。

IMG_3158

文章標籤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进了典型的园林式的拱门,模拟的亭台楼阁和鱼池花景,富有传统文人风趣,菜品也和其他酒楼不同。嘉兴脆湖鸭类似于北京烤鸭,一整只油亮的鸭子和配菜、面饼,服务生用剪刀把鸭子开膛破肚,剪成小块。
花雕醉乳鸽,酒酿蒸鲥鱼,都是江南风味的菜,而脆鸭在腌制过程中也加了上好的花雕——这也是绍兴特色。荠菜炒春芽异常清爽,当然,还有经典的茴香豆。

IMG_3696副本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7282

「炒肝儿」是清末由前门外鲜鱼口「会仙居」的「白水杂碎」改进而成。白水杂碎以切成段的猪肠、肝、心、肺,加调料用白汤煮成,由于不讲究佐料,制作简单,日久不受欢迎。于是店主将心、肺去掉,改名「炒肝儿」,一时间在京味小吃中别树一帜。
「炒肝」,以猪肥肠为主,猪肝只占1/3。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肠用碱、盐浸泡揉搓,用清水加醋洗净后再煮。开锅后改用文火炖,锅盖盖好使肠子熟透而不跑油。烂熟后切成小段,再将鲜猪肝洗净,用刀斜切成柳叶形的条。再加上大料、生蒜、黄酱等佐料,最后用口蘑汤勾芡。

文章標籤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利87AB~1

南城还保留着许多胡同,和浓厚的老北京风味。那里有一条北翔凤胡同,拐进去看到灰黑的墙壁上画着几只稚拙可爱的鸭子,写着“利群”,旁边一个箭头往前指。再走几步就看到寻常人家之中,有一个小得很容易错过的门面,前面挂着两个红灯笼,这就是利群烤鸭店。
踏进门坎,迎面就是就是烤鸭的炉子,炉内挂着黄亮的烤鸭,炉外一排白色的生鸭,厨师不时往炉子里放一根柴火。店内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,没有太精心的装修,还保留了家庭风格。院子不大,里里外外加起来顶多坐六七十人。吃饭时间常常爆满。

文章標籤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奶酪

店不大,但很干净朴实。只有三四张桌子,柜台上摆着奶酪、奶卷、酸奶等。奶酪建议在现场食用,放在碗里晶莹洁白,用调羹撇上一小勺放入口中,凉甜细滑,带着浓郁的奶香和独特的酒糟味道。还有其他很多从原味衍生出的创新口味,包括蛋黄、香芋、熏衣草等。

奶酪1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奶酪

店不大,但很干净朴实。只有三四张桌子,柜台上摆着奶酪、奶卷、酸奶等。奶酪建议在现场食用,放在碗里晶莹洁白,用调羹撇上一小勺放入口中,凉甜细滑,带着浓郁的奶香和独特的酒糟味道。还有其他很多从原味衍生出的创新口味,包括蛋黄、香芋、熏衣草等。

奶酪1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聚宝源

北京的正宗回民们最热衷的涮肉火锅店,他们的牛、羊肉不但鲜嫩、而且羊肉毫无膻味,各种菜式保留了最传统的清真风味,用料精细,做工考究,对于我们普通的消费者,它绝对是一个物美价廉的好选择。尤其适合不需要讲究排场、只求实惠的家庭好友聚餐。手切鲜羊肉不是冻肉,绝对新鲜,肉质非常嫩。 金牌羊上脑:这可是他们招牌菜,完全没有膻味。久涮不老。 新鲜牛百叶没有用火碱烧过的,是新鲜的黑色的百叶,入锅后,不要等待很长时间,几秒钟,一打卷,就可以吃了。绝对脆香、滑嫩。

聚8DB0~1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基-菜3~1

基辅餐厅开设在一栋楼房的半地下室里,装修以乌克兰风格为主调,厅内古朴典雅,设施考究。大厅内有餐桌20多张,可供150人就餐。基辅餐厅的一大特色是演出。在这里演唱的,都是乌克兰国家军乐团的老歌手,人员不定期轮换,多时六七人,少时四五人,表演约从晚上8点开始,在餐厅里穿行,向每一桌的顾客致意。

基-菜1~1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莫-面~1

莫劳龙玺的菜融合了比利时和法国菜的特色。海虹是比利时的特色菜肴,从首都布鲁塞尔到海边,有三十多种烹调海虹的方式。莫劳餐厅的当家招牌是原汁海虹,这也是比利时的国菜。小陶盆中用清汤烹熟的海虹,丰腴新鲜,味道鲜美。海虹色拉,嫩绿的生菜上点着鲜红的西红柿,海虹粉嫩,蔬菜海鲜,很健康的一道菜。

莫-1~1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5552

老板兼主厨会亲自烤制薄饼批萨,香脆的饼胚,丰富的配料,满到快要溢出来的芝士是这里批萨的一大特色。还有各种色拉,三明治,蛋饼,海鲜。最让葡萄院儿引以为豪的,还是长长的酒单,鸡尾酒,葡萄酒,苏格兰威士忌,还有英国最受欢迎的Ales啤酒和各种比利时啤酒。

IMG_5540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便宜坊~1

说起来便宜坊的历史比全聚德还要久远,创立于15世纪的明朝。位于米市胡同的老便宜坊生意兴隆的时候,全聚德的创始人还在做小生意,杨全仁就是看到了当时焖炉烤鸭的弱点,才另辟了挂炉烤鸭的蹊径。30年代全聚德在京城独占「鸭」头的时候,焖炉烤鸭的路似乎走到了尽头。
后来便宜坊老字型恢复后,就放弃了燃烧秫秸的焖炉技术,而是采用了电焖炉来烤制鸭子,即避免了传统焖炉烟火气比较重的缺点,又保留了焖炉烤鸭鲜嫩多汁的特点。现在位于崇文门的便宜坊,对于焖炉烤鸭技术的改进并非仅仅停留在燃料上,而是在鸭坯的加工上下了很大功夫,推出了「花香酥」系列烤鸭,有茶香、莲香和枣香三种口味。    

文章標籤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Tapas是西班牙特有的下酒小菜。不过一开始是因为西班牙人爱喝葡萄酒,但倒在杯中的香甜葡萄酒,往往吸引许多果蝇飞绕叮食,为了避免果蝇掉进葡萄酒里,于是在酒杯口盖上一片面包,这片面包就被称为Tapa,〝盖子〞的意思。后来又有人将面包上铺放上一些火腿肉片等,搭配酒口感更为丰富,最后更发展成为各种各样不同的下酒小菜。古老海有多达三十种Tapas可以选择,包括蒜香橄榄油烫虾仁、西班牙火腿到辣肠煎蛋等,成了西班牙美食的代表。

IMG_2707

到古老海非尝不可的当然是西班牙海鲜饭。用海鲜配以蒜蓉、西红柿酱、番红花等焖制而成的米饭,清香四溢,黄橙橙的米饭颗粒清晰,铺上满满的大虾、青口、扇贝,汁浓味厚,十分美味。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克西姆~2

马克西姆餐厅的内部装饰,几乎完全仿照了巴黎马克西姆餐厅,几何状桃花木贴板,墙壁上的流金藤条图案,枫栗树叶状的吊灯和壁灯,似乎望不到尽头的水晶玻璃墙,临摹自卢浮宫的古典壁画,绚丽的彩画天花板,缤纷的绘图玻璃窗,深褐色的家具,带着浓浓的法国浪漫风格,营造出一种怀旧的宁静,使人仿佛置身于19世纪的法国宫廷。

馬克西姆1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克西姆~2

马克西姆餐厅的内部装饰,几乎完全仿照了巴黎马克西姆餐厅,几何状桃花木贴板,墙壁上的流金藤条图案,枫栗树叶状的吊灯和壁灯,似乎望不到尽头的水晶玻璃墙,临摹自卢浮宫的古典壁画,绚丽的彩画天花板,缤纷的绘图玻璃窗,深褐色的家具,带着浓浓的法国浪漫风格,营造出一种怀旧的宁静,使人仿佛置身于19世纪的法国宫廷。

馬克西姆1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肴小居~1

北京菜中不但包含了世界著名的宫廷菜,而且还包含了一批由清末高官家中流传出来并以之命名的官府菜。谭家菜就是其中一种。谭家菜是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传筵席,因其为同治二年的榜眼,又称「榜眼菜」。

IMG_6363

悠游北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