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人管牛羊的胃叫做肚子。爆肚多为回族同胞经营,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。每当秋末冬初,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满是大啖爆肚的食客。
爆肚是把鲜牛肚(指牛百叶和肚领)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,切成条块状,用沸水爆熟,蘸油、芝麻酱、醋、辣椒油、酱豆腐汤、香菜末、葱花等调料吃,质地鲜嫩,口味香脆。
目前分類:美食 (80)
- Aug 23 Fri 2013 08:57
东兴顺爆肚张
- Aug 23 Fri 2013 08:47
故乡酒家(延吉冷面)
冷面是朝鲜族的传统食品,是用荞麦面或小麦面(也有用玉米面、高粱米面、榆树皮面的)加淀粉加水拌匀,压成圆面条,煮熟后浸以冷水,再去冷水伴牛肉片、辣椒、泡菜、梨或苹果片、酱醋、香油等佐料,加入牛肉汤即成。冷面入口后,柔韧耐嚼,凉爽清淡,汤汤水水,滑顺润喉,而其中的辣、咸伴以微甜能立刻勾出口水,再配嚼冷面菜,令人食欲大增。
- Aug 22 Thu 2013 17:56
炒肝赵记
炒肝虽名为炒肝,实则烩猪肠耳。既无肝,更不是用炒的。实际以猪肥肠为主,猪肝只占1/3。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肠用碱、盐浸泡揉搓,用清水加醋洗净后再煮。开锅后改用文火炖,锅盖盖好使肠子熟透而不跑油。烂熟后切成小段,再将鲜猪肝洗净,用刀斜切成柳叶形的条。再加上大料、生蒜、黄酱等佐料,最后用口蘑汤勾芡。作为老北京早餐,是一大享受。
- Aug 22 Thu 2013 17:08
小肠陈饭庄
要历数北京小吃,顶多五个之内就会数到卤煮火烧,饕客也常亲切地称它「卤煮」。最初的卤煮出自于宫廷的「苏造肉」。据说光绪年间,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,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,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,久而久之,造就了卤煮火烧。地道的北京人没几个不爱吃卤煮火烧的。火烧切井字型,豆腐切三角,小肠、肺头剁小块,从锅里舀一勺汤汁往碗里一浇,再加点蒜泥、辣椒油、豆腐乳、韭菜花。热腾腾的一碗端上来,火烧、豆腐、肺头吸足了汤汁,火烧透而不黏,肉烂而不糟,其中味道最厚重的还是小肠。肠酥软,味厚而不腻。
地址:丰台区方庄环岛南方群园三区11号楼
人均消费:50
- Aug 22 Thu 2013 17:02
紫光园
炒疙瘩就是炒面疙瘩,通常配上青豆和各色新鲜蔬菜和黄豆大小的面团一起烹炒,弹牙有劲,滋味鲜香。很多人都爱吃。炒疙瘩用上等面粉,加水和匀揉成面团,再用手揪成圆疙瘩,倒入沸水中煮熟,然后捞出放入温水中浸泡。再选用鲜嫩的牛羊肉丝,加佐料炒熟,倒入疙瘩,加香油炒成金黄,根据不同季节配上蒜黄、菠菜、黄瓜丁、芽豆、青豆等,黄绿相间,香味扑鼻。紫光园的炒疙瘩是一绝,不容错过。
- Aug 22 Thu 2013 16:52
老满爆肚
百年老店老满爆肚,均由满家子孙亲自主理,用的牛羊肚亦是阿訇宰的。从选料、刀工、火候、配料上重在一个鲜字。宁精不滥,绝不鱼目混珠。由于选料认真,制作精细,火候适度,凡是他们制成的五香烧牛羊肉均肥而不腻,瘦而不柴,吃起来脆嫩爽口,不留肉渣,且有股子特殊的醇香之味。再配上他家自制的烧饼趁热吃更是一绝。据悉,老满爆肚的五香酱羊肉用的是西口白羊,每头只用脖子肉、前槽肉、前后腿肉和腰窝等,既煮得烂,又不糟。其调料从不公开,据说是秘方。在制作火候上,掌握极严,先用旺火煮,再用温火煨,而且必须有专人随时观察调整火力。羊肉历来被当作冬季进补的重要食品之一,一般人都适用,尤其适用于体虚胃寒者。 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,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御寒能力。
- Aug 22 Thu 2013 16:37
丸龟制面
在店内制面时,即使仔细研究所使用的小麦,根据季节改变用水量和温度,面的风味也会每天不同。因此,每天清晨,试尝最先煮好的乌冬面,以数十秒钟为单位来调整当日的煮面时间。
乌冬面的煮面时间依季节和天气而异,但面的状态与煮面时间关系最大。虽有将面搁置、让其醒面的工序,但充分醒面者与未充分醒面者会有差异。各店负责煮面的员工,每天都在仔细地确认面的最佳状态,精心地煮好面。
- Aug 22 Thu 2013 16:33
李记酱肉爆肚隆兴盛
北京人管牛羊的胃叫做肚子。爆肚多为回族同胞经营,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。每当秋末冬初,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满是大啖爆肚的食客。
爆肚是把鲜牛肚(指牛百叶和肚领)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,切成条块状,用沸水爆熟,蘸油、芝麻酱、醋、辣椒油、酱豆腐汤、香菜末、葱花等调料吃,质地鲜嫩,口味香脆。
- Aug 22 Thu 2013 16:27
爆肚歪
北京人管牛羊的胃叫做肚子。爆肚多为回族同胞经营,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。每当秋末冬初,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满是大啖爆肚的食客。
爆肚是把鲜牛肚(指牛百叶和肚领)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,切成条块状,用沸水爆熟,蘸油、芝麻酱、醋、辣椒油、酱豆腐汤、香菜末、葱花等调料吃,质地鲜嫩,口味香脆。
- Aug 22 Thu 2013 16:21
爆肚皇
北京人管牛羊的胃叫做肚子。爆肚多为回族同胞经营,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。每当秋末冬初,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满是大啖爆肚的食客。
爆肚是把鲜牛肚(指牛百叶和肚领)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,切成条块状,用沸水爆熟,蘸油、芝麻酱、醋、辣椒油、酱豆腐汤、香菜末、葱花等调料吃,质地鲜嫩,口味香脆。
- Aug 22 Thu 2013 16:01
晚亭四季日本料理
日本料理最讲究食材的选用和新鲜的程度,餐厅制作刺身的鱼都是从大连空运过来,到店时还很鲜活,而三文鱼选择挪威进口,因此餐厅制作的生鱼片,味道鲜美,肉质厚实醇香。特色料理有焰烧海螺,不仅有海螺的鲜嫩汁浓的滋味,还弥漫着日本清酒的醉人香味,出品更具新鲜创意。
- Aug 22 Thu 2013 15:55
奶酪魏
传统制作奶酪,要木桶烤制,冰块冷却。过去奶酪魏家的大木桶,直径约80厘米宽、高约60厘米、底部是铁板的,每层能够码放10碗,共六层,一桶下来能出60碗之多。在梁实秋的著作里还这样记述:“我个人就很怕喝奶…….可是做成酪我就喜欢喝。酪有酪铺……最有名的一家是在前门外框儿胡同北头路西,我记不得他的字号了。他家的酪,牛奶醇而新鲜,所以味道与众不同,大碗带果的尤佳,酪里面有瓜子仁儿,于喝咽之外有点东西咀嚼,别有风味每途径此地必定喝他两碗”,“久居北平的人,不免犯馋,想北平吃食,酪是其中之一”解放前除梁实秋外,溥杰、鲁迅、老舍、胡洁青等知名人士都是奶酪魏家的常客。京剧界人士就更加不乏盛举。
- Aug 22 Thu 2013 15:49
萃华楼饭庄
60多年来,以其"高超的烹饪技艺、独特的风味菜肴、传统的优质服务和多样的经营方式,享誉京城。开业初期,蒋介石、孔祥熙、宋美龄等名人多次来店,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总理、杨成武、万里等先后多次在店宴请国内外宾客,文人墨客、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先生和名医专家关幼波先后光临该店,博得了一致的赞誉。萃华楼饭庄在市场竞争中,刻意求新、振兴鲁菜,在烹制菜肴上,选料精细,制作讲究,烹制精于爆、炒、蒸、炸、烩等,葱烧海参、糟溜三白、烩乌鱼蛋、翅针银丝羹至今列为该店名菜,创出一批适合现代人口味的鲁菜新天地。萃华楼业务技术力量雄厚,专业技术人员达50余人,由高级厨师、服务师、宴会设计师等组成了一个较为强有力的科学管理的企业。多年来被评为北京市餐饮业"特级餐厅","全国百强企业之一",市卫生红旗单位,市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,中华餐饮名店,中华老字号,国家级绿色餐饮企业。
- Aug 22 Thu 2013 15:31
(尚未设定标题)
阳坊胜利涮肉(Beijing Yangfang Shengli Shuanyangrou)主营“阳坊”品牌的涮羊肉,致力于清真餐饮连锁发展。阳坊胜利涮羊肉是北京阳坊涮肉之源,自1984年以来,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,以“肉质鲜嫩、调料独特、民族传统、经济快捷”著称,强化“五真”为核心的服务思想。现拥有“北京市著名商标”、“中国名火锅”、“十佳京城名火锅”、“中国餐饮特许体系优秀管理奖”等荣誉数十项。
- Aug 22 Thu 2013 15:22
老磁器口豆汁店
豆汁历史悠久,据说早在辽、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。乾隆十八年(1753),有人上殿奏本称:“近日新兴豆汁一物,已派伊立布检查,是否清洁可饮,如无不洁之物,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,派在御膳房当差。”于是,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。老北京人喜欢这口的比较多,因此老字号的豆汁店也有不少,老磁器口豆汁店是多年前锦馨豆汁店改制后,部分人员另起炉灶开了这家店,并且迅速发展了多家分店,目前每家分店平均每天卖出近千碗豆汁,店内除了豆汁外,还有螺丝转、墩饽饽、焦圈、糖火烧等各种老北京传统小吃。
- Aug 14 Wed 2013 10:46
香满楼
在香满楼的经营者看来,对传统的坚持正是餐厅赢得认可的基础。香满楼最早请的是全聚德的师傅制作烤鸭,一切都严格按照全聚德的老传统进行。首先是原材料,香满楼的鸭子重6-7斤,太轻或太重都不会入选。这个重量的鸭子皮下脂肪比较厚,可以在烤的过程中使鸭子皮变得酥脆,同时使鸭肉较慢受热,烤出来的鸭子肉质细嫩。而制作的各个工序都按照老方法,有很精确的控制。
其次是片法,香满楼坚持传统的柳叶片,所有的鸭子都由烤鸭师傅在大厅亲自为客人切出带皮带肉的鸭肉90片,用这种刀法片出的烤鸭,口感非常好。
- Aug 10 Sat 2013 15:37
浦五房南味肉食
浦五房肉制品的传统工艺讲究“两净、两要、一透”。两净,一是指原料要净,鬃毛禽毛要除净。凡是屠宰过的野禽野味均要放入开水锅中去腥后,才能腌制。二是指配料、辅料要净,除杂质,严筛选。两要,一是指腌制的原料要新鲜,一般是由自己宰杀的;二是指烹制酱汁或煮肉的配料、香料要齐全,缺一不可。解放后,浦五房在酱制过程中讲究科学配料,主动取消了一些不利健康的配料,同时注意吸收北方酱制品之所长,添加了丁香、豆蔻、沙仁、桂皮、大料等,熔南北酱制技艺于一炉,形成独树一帜的风味。一透,是指烧煮时,要将肉煮透,火候以酥烂醇口为度,既脱骨酥烂,又不失其形。
浦五房的酱汁也很有特色。虽名为酱汁,却概不加酱油,而是用煮肉的老汤加猪肉皮、绵白糖、花椒、大料、肉桂、丁香、豆蔻、葱姜、料酒和用红高粱制作的红曲等旺火烧开,再用文火收汁制得。凡肉、鸭鸡、野禽、野味都要在老汤中沸煮,以入味。取出后,再刷以酱汁,使之表皮红润透亮,诱人食欲。
- Aug 09 Fri 2013 15:44
东兴楼饭庄
今日东兴楼,为了原汁原味的继承发扬传统名菜,各菜都定有质量管理标准。每一道菜肴,选用什么品质的主料、辅料、调料有规定;工艺流程有要求以及成菜的色、香、味、形,都有一定的标准。如“葱烧海参”这道菜,海参、治净、水煮、葱,一炸、二蒸,每道工序都有讲究。成菜要求:颜色光泽油亮,葱香浓郁,海参柔软滑嫩,鲜咸爽口。拔丝类菜品,从出勺到端上餐桌,不得超过2分钟。依现代口味儿,改进传统鲁菜的不足和开发、创制新的鲁菜。如老菜新吃的“枣栗子鸡”主料:柴鸡腿肉,副料以密云小枣,怀柔菜栗,治净,佐已调料,经烧、入味,盛入锡纸作的小鸡“肚里”,封严端上餐桌,点燃白酒保温。吃时,打开鸡肚,色泽红润,浓香四溢,一吃到底,菜热适中。东兴楼的名菜并非都是高档菜肴,不少普通山东风味菜肴,颇受老北京们喜欢。溥杰老人和启功老人就最喜欢吃东兴楼的“香糟鱼片”、“糟熘三白”和“酱爆鸡丁”等。还有“干肉条”这道菜,其用料很一般,选一块皮薄的五花肉,经煮熟、烧煸、收汁,此菜,红润油亮,鲜香味浓,肥而不腻,曾获市烹饪大赛金奖。这道菜费火费时,可老百姓爱吃,目前只有东兴楼还保留着这道菜。
- Aug 04 Sun 2013 16:11
双马餐厅(俺朋堂)
双马(现名俺朋堂)的价位不高,人均40元左右,墙上贴满了各种语言的小广告和海报,日文居多。店面干净有趣,桌椅是80年代小餐馆风格。4人位较多。
由于它地处五道口,留学生很多,所以也接受订餐业务,一到饭店就爆满,上菜速度也会减慢。如果不想等太久,那就错开饭点去吧。